大潮涌新程,风正好扬帆。12月26日,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异质结740W+俱乐部第九次圆桌会议在广东中山明阳集团全球总部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广东明阳光伏担任轮值主席单位,安徽光势能、安徽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广东明阳光伏、广东泉为科技、国电投新能源、国晟世安科技、金刚光伏、琏升光伏科技、上海恒羲光伏、中建材浚鑫、浙江润海新能源、珠海鸿钧新能源(以上按中文首字母排序)等十三家异质结行业顶尖专家共聚一堂,SOLARZOOM受邀参加本次圆桌会议。本届大会以“异能汇聚 明启新程”为题,旨在汇聚光伏异质结最新技术成果和前沿创新实践探索,搭建业内典型案例及应用场景沟通的多元化桥梁,共享机遇、共促发展、共赴能源转型新征程。
会上,各位业界专家领导就异质结技术创新、生产及市场趋势等议题展开热切讨论,对异质结在光伏太阳能转型中的重要角色、驱动要素及行业标准制定建议等展开分析,竭力为异质结产品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明阳光伏商务管理中心总经理兼董事长助理钱瑜在圆桌会议上代表公司对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新能源的本质是制造,技术创新是基础和源动力。光伏的发展需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成果转化“融合贯通”,开创应用新场景,凝合聚力构建长期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以此切实助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明阳光伏总务管理中心总经理郑立新主持此次会议,他指出,740W+俱乐部拥有丰富的科教优质资源,相信在各联盟单位的探讨下,我们能够共同推动中国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由此引出会议讨论的几个重要议题。
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双碳背景下,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能源生态新活力成为企业责任及使命。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我们能如何赋能新时代绿色能源发展?
明阳集团氢氨醇一体化设计副主任工程师彭钦亮分享《光伏离网制绿氢困境突破方向》,他提出在“内卷外延”的市场趋势下,光伏行业急需与氢能融合发展,利用风光资源+消纳场景构建,联合形成可行的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整体绿色解决方案。
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李鹏凯对明阳集团在离网制氢领域的开拓性工作表示赞赏,并表示:华晟也在紧密关注离网制氢技术的发展,并积极探索利用光伏离网制氢,实现异质结制造本身所需电子级氢气的自制以及高效循环利用。此方案商业化后,将进一步促进异质结产业的提效降本、降碳足迹,华晟未来将与各家俱乐部成员分享技术方案,推动行业集体受益。
明阳光伏执行总经理邱文凯强调,明阳集团作为新能源全产业链的佼佼者,也在积极布局风光储氢等领域。从碳足迹角度来讲,HJT产生的碳足迹更低。我们要实现企业&用户双侧的共赢合作,更应着眼于新能源资源整合,降低能源置换成本,推动“制氢+光伏”同步发展。
0BB技术方案作为光伏组件领域的前沿创新产业化解决方案,正在逐步推动HJT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明阳光伏组件研发部长邹会雷带来了《0BB技术方案现生产状况汇报及研究》介绍,他介绍明阳光伏目前采用的是IFC直接覆膜技术,并通过实验室IEC标准的可靠性测试和TÜV第三方机构检测认证。无主栅设计能够显著减少银浆耗量,进而降低光伏电池的整体制造成本,其中HJT相较于BC 电池的效果更突出。明阳光伏0BB采用超细焊带,变化温度环境下表面盈利更小,并且与细栅线接触点多,电池不易产生隐裂,有效实现组件良品率提升。后续,明阳光伏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扩大0BB产品的量产规模,依据市场需求按质按量完成供给,实现降本增效,赋能零碳光伏。
国晟科技CTO兼新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闻斌提出,在行业内卷的背景下,异质结需要发挥技术优势,做出区别于TOPCon及BC的特色产品,找到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快跑赢赛道。另一方面,成本仍是异质结技术的核心问题,未来需要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将降本做到极致。因此,需要联合上下游供应商共同聚焦供应链的协同创新,共同解决各环节的成本降低问题。
在电池尺寸不断迭代过程中,我们坚守匠心精神,精益求精,只有确保产品标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方能保障行业技术的持续进步及健康发展。延续此前圆桌会议讨论,东方日升全球光伏研究院院长杨伯川带来《G12 Pro电池尺寸推进继续讨论》介绍,他提出异质结电池需要发挥CVD,PVD板式生产设备的长处,在组件不变情况下,让硅片尺寸做最佳化设计,进而提升组件功率。东方日升主导210 G12 Pro产品,在硅片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叠加硅片公差优化,可达到组件功率提高。未来,行业硅片产业也将往精细化方面去攻破。
琏升光伏科技副总裁唐豆豆指出,HJT(异质结)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更应迅速适应变化,与时间赛跑,力求在明年上半年实现整体功率产品的显著提升以及统一标准的建立。通过提升产品功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满足市场对高效、可靠光伏产品的需求。同时,建立统一的标准门槛将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减少无序竞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寻找HJT的突破之路:
关于TOPCON、BC和HJT技术路线的
SWOT分析
凭借其卓越的效能潜力及市场认可度,HJT正在逐渐成为光伏太阳能的异起之秀。从材料创新到工艺优化,从成本降低到市场推广,HJT正寻求优于Topcon及BC的技术突破之路。对此,会议各专家针对三种主流高效太阳能技术进行SWOT分析讨论。
国晟科技首席科学家兼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张忠卫博士抛出两个重要议题:一是市场推进方面,要有紧迫的危机感,异质结如何在目前三驾马车(Topcon、HJT、BC)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二是技术提升和产品应用方面,在确保可靠性的前提下,异质结如何提效降本以显著拉开功率优势。他指出,异质结龙头企业应该起到规模引领作用,从功效提升(HJT自身功效的提升和Hybrid BC的加快研发)、电池尺寸、差异化应用领域(尤其是高温地区和双面率发电高的应用环境)等具体方向去拓展,以实现更优质的产品性能和应用份额。
琏升光伏科技常务副总裁唐旋指出,当前市场上主流的三种光伏技术产品,尽管各自有其独特之处,但普遍面临着发电量潜力未能充分挖掘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光伏行业的整体效能提升。相比之下,HJT(异质结)技术在发电量方面展现出了相对明显的优势。不仅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期在保障发电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克服现有技术短板,推动光伏行业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国电投副总经理李洋表示,消费者市场更聚焦在发电量和产品质量的差异化,如何把“主流技术路线中,HJT碳足迹最低”的优势传达到消费侧,提升附加值及提升与其他电池的比对,也将会是HJT的亮点,这些都需要内部形成统一共识。同时,针对异质结降本增效技术,包括0BB和210.6大尺寸硅片等技术,要发挥团体优势,至少在我们俱乐部内部形成类似团标的指南,这样让大家把产品打磨好,共同推动异质结技术进步,形成合力,跟TOPCON和BC技术去竞争。
综合各联盟单位探讨内容,明阳光伏总务管理中心总经理郑立新强调,我们要通过740俱乐部平台各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达成标准共识。明阳跟联盟各单位的合作密切,包括跟琏升光伏科技、东方日升以及金刚光伏都有过业务往来。统一技术标准有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未来,希望联盟可以一起推广、制定技术标准,甚至发布白皮书,共同赋能光伏发展。
如何通过协同创新,打造更具竞争力的HJT市场推广策略和经济模型?延续上一议题,鸿钧新能源技术副总裁侯洪涛提出,就HJT市场推广PPT和经济模型方案的共同开发维护讨论。侯总认为,统一展示比对电站数据及制定标准方案模型,才能产生更有说服力的资料及文件来说服市场及消费者。
上海电气营销中心销售总监张博静强调,收集电站数据可以同时考虑第三方机构、公司自己以及客户等三方数据,才能保证数据的客观性。
结合各联盟领导的方案论点及意见,明阳光伏总务管理中心总经理郑立新提出,建议形成联盟圆桌会议以来的首次共同决策协作,共同制定HJT市场推广PPT。其PPT大纲由鸿钧新能源提供,具体形式由光储亿家牵头组织分配给各企业共同完成协助,并在后续会议中不断迭代完善。
另一方面,关于发电量功率、投资测算回报率,会议在明阳光伏总务管理中心总经理郑立新的主持下,一致通过联合各家现有的发电项目数据,由光储亿家牵头组织形成“发电站项目数据”的公众号专辑,并由各企业提供相关数据,完善HJT市场项目案例。每期专辑内容最终可以变成各企业单位在公众号转载及发布的项目数据,进一步打造HJT项目标准,保障严谨性。
近年来,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基于此背景,HJT应着眼于增强技术研发及产品质量保障。泉为科技提出话题:行业新政规范下,如何保证HJT的“价格自律”?建议大家共同讨论参与,泉为科技建议以俱乐部名义,定义HJT指导价,由此形成价格自律。
在明阳光伏的建议下,联盟单位一致通过在后续的每月月度会议各联盟单位能够达成共识,共享项目情况及相关数据分析等,各联盟逐渐形成行业“价格自律”的企业共识。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光伏产业创新的提质增速!本次圆桌会议的圆满举行,进一步坚定了各企业成员携手前行的信念。我们坚信HJT技术将在一次次的攻克难关及持续创新中,为全球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创造增长动力,持续讲好中国绿色故事,创造中国绿色实践,全面赋能绿色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切实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